「當壓力遇上繁忙,是會累的。」─最近在生活中得出的結論。升上中三,大概多兩三科而已,沒甚麼困難吧。是的,生活可容易得連在這寫篇文章都抽不了時間。
也許這樣說會被說會被控「串」,不過倒是個事實:「我太多東西要忙了」。從小學開始,自己都樂意在課堂後替老師做這做那。習慣成自然,至今當然也如是。的確不知為何,前兩年是過得不錯的。一到中三,繼續這樣的生活方式,不知不覺地,我累了。
中三特別的地方,多了不少Official Duties。雖然是可選的,但自己也申請了大部分。相比起「多了幾科」的影響,三理科也只是九牛一毛。自己觀察了一段時間,「多了Duty」果然是主因。可能每一項職務只有丁點兒要做,但幾個不同性質的聚在一起,卻是辛苦得多。這也怨不了甚麼,自己拒絕不到老師同學,只好扛上身。
跟其他人的關係,我一直放在很前,也在盡量對任何一個人好。認識的人在三年間累積了不少,這是另一原因。對人好也是很費心機,可是對我這個人,我還是很樂意繼續下去。皆因最好的回報,是別人還來的友善、真心。這,是我與人相處的哲學。
這樣本來我是可以撐的,但一個外來的壓力卻令平日好像很懂處事的我手足無措。這個外來的壓力。我不便透露太多,尊重一下「它」(性別也得保密)。大概就是因為duty和「它」合作,再因另一duty而引發誤會。為了在「它」的感受,還有那項職務中取得平衡,給我多添不少壓力。為了此事,也太擔心了,睡前總是想得很多。心理也漸漸變得恍忽,但自己還是可以控制到的,每天都為這件事而勞心。更令人煩躁的,跟「它」有過節的,實在主要不是我,但與我有關。其他人很難合作,我的壓力便很難解決。此事要如何收場,還要待好幾個日夜。
最近還有一些例子,別人都認為我對事有點過份認真、完美主義。不過我卻完全沒有這樣覺得,我的定位太高了嗎?對與「它」的關係,尺度又訂得過高?太認真了?無數個問題在腦閃過,得出的就只有一個「不知道」。還應不應繼續這種「完美的」生活方式?也許這個問題更值得探討。
註:心裡太亂,一定不會寫出甚麼好文字,但求發洩一下,別找錯處了。
2009年10月11日星期日
這一個半月…
這裏已經整整一個半月沒有更新過了。原因是八月底我在搬家,不,應是我在「倉卒地」搬家。到了新居,用的是新電腦;新,也像一塊白紙,功能空空如也;所以,我常用的輸入法用不了。到了最近有不少同學開始問我這裡怎樣了(原來真的有人會看,謝謝各位捧場),今天下午才走去買了鍵盤,裝好輸入法。
在這裏空虛的六個星期,在外面可是發生了許多事。不可不提,九月一開學日。果然,回到學校,看見的,是一班齊齊整整的原2F。雖然我比其他人早大概一個月得悉學校的這個決定,但不親眼看見,那根刺兒還在;到課室裏真正看到所有同學,表面上沒甚麼感覺,但心裡還是有一份無法形容的興奮心。 說到學校,同學不變,老師倒是變化很大。比起去年的,不論是人本身還是教學素質,真的相差一大截。成績會怎樣便要看看接下的時間了。還有,到了中年級,甚麼SA Official、Prefect都關自己事了。同時交了兩份申請,竟然兩份都接納了。相信這一學年,會是一個接受完全不同的一年囉。
一個多月的「搬家傳記」,我跟你說,我這一輩子都不可能忘記。這是我第一次搬家,對這方面一竅不通,只好和家人見步行步做下去。只是往西遷幾十公里,已花了半個月去搬硬件,還只是大型的床、櫃、沙發、等。有了這些,屋子仍然是住不了,因為還有我們不可或缺的電器,電視、電腦、電話、電燈、電冰箱…用了兩星期安裝。到最後,也是最艱辛的階段,是要搬日用品、書、文具、衣服、鐵箱、袋子這些瑣碎東西;自己為一個「專儲唔等使」的人,只算記事簿,不論用過與否,已達200多本,試想想其他的零碎吧!坦白而言,現在房間裡,尚有一箱文件和一桌子的雜物沒有清理好呢。新的地方,要批評的有五:一、喧鬧不堪,二、蟑螂過多,三、實用面積不足,四、隔聲太弱,五、過度開揚─算吧,忍一忍就好了。當然,要讚的也不少:一、交通方便,二、有自己的房間,三、大廈大堂(相比下)舒適,四、升降機速度快,五、較近學校。只要那邊完成裝璜,在新居的任務便完了;這一年,就當嘗嘗新環境吧。
其他的沒甚麼特別,只是開始忙了,日夜顛覆,突然愛上了睡。閒時放學後休息一下,大約七點便會忍不住跌進被窩裡了。通常一起來,「各位大家好,歡迎收睇晚間新聞,我係方健儀…」,沒錯,大約是十一點。通常功課、溫習,是在新聞後才開始的。如此的惡性循環,還在持續中…
學年開始個半月了,期待未來的日子會順順利利。中三,對大家都重要的一年,我們一起努力吧!
在這裏空虛的六個星期,在外面可是發生了許多事。不可不提,九月一開學日。果然,回到學校,看見的,是一班齊齊整整的原2F。雖然我比其他人早大概一個月得悉學校的這個決定,但不親眼看見,那根刺兒還在;到課室裏真正看到所有同學,表面上沒甚麼感覺,但心裡還是有一份無法形容的興奮心。 說到學校,同學不變,老師倒是變化很大。比起去年的,不論是人本身還是教學素質,真的相差一大截。成績會怎樣便要看看接下的時間了。還有,到了中年級,甚麼SA Official、Prefect都關自己事了。同時交了兩份申請,竟然兩份都接納了。相信這一學年,會是一個接受完全不同的一年囉。
一個多月的「搬家傳記」,我跟你說,我這一輩子都不可能忘記。這是我第一次搬家,對這方面一竅不通,只好和家人見步行步做下去。只是往西遷幾十公里,已花了半個月去搬硬件,還只是大型的床、櫃、沙發、等。有了這些,屋子仍然是住不了,因為還有我們不可或缺的電器,電視、電腦、電話、電燈、電冰箱…用了兩星期安裝。到最後,也是最艱辛的階段,是要搬日用品、書、文具、衣服、鐵箱、袋子這些瑣碎東西;自己為一個「專儲唔等使」的人,只算記事簿,不論用過與否,已達200多本,試想想其他的零碎吧!坦白而言,現在房間裡,尚有一箱文件和一桌子的雜物沒有清理好呢。新的地方,要批評的有五:一、喧鬧不堪,二、蟑螂過多,三、實用面積不足,四、隔聲太弱,五、過度開揚─算吧,忍一忍就好了。當然,要讚的也不少:一、交通方便,二、有自己的房間,三、大廈大堂(相比下)舒適,四、升降機速度快,五、較近學校。只要那邊完成裝璜,在新居的任務便完了;這一年,就當嘗嘗新環境吧。
其他的沒甚麼特別,只是開始忙了,日夜顛覆,突然愛上了睡。閒時放學後休息一下,大約七點便會忍不住跌進被窩裡了。通常一起來,「各位大家好,歡迎收睇晚間新聞,我係方健儀…」,沒錯,大約是十一點。通常功課、溫習,是在新聞後才開始的。如此的惡性循環,還在持續中…
學年開始個半月了,期待未來的日子會順順利利。中三,對大家都重要的一年,我們一起努力吧!
2009年8月24日星期一
初踏冰場
今天約好了幾位同學到太古城。我的暑假跟其他學生的不大一樣,認識我都大約知道我不愛四處走來走去,不喜歡旅行、出門。暑假的我,大多都是在家裏呼呼大睡,閒時追下電視劇,上上網。這次約同學出來玩玩兒,還算稀有,哈。
原本是說去看電影的,時間有點趕,好不容易地準時抵達現場。不過,結果還是與想像中差不多─又早到了。其他人都到了,原來還沒計劃看哪一齣,說着,選了一場五點開場的。個半小時的空檔,就是因為幾張溜冰場的優惠券,被拉到了下層的一個入閘機前。
被迫進去,本想像其他坐在窗邊的人般擔當「家長」的角色,看着其他人罷了。果然,迫完一次又一次。吵鬧一番,還是去領了一對溜冰鞋換上。一拐一拐地從換鞋的地方走到那片冰天雪地上。
從前遊太古城中心,凡是經過溜冰場,都會坐在樓閣上看看─注意,是「看」─一片白茫茫,真的挺華麗;望在冰上轉來轉去的小人兒,動作也算漂亮。至今第一次穿上溜冰靴,真的踏上這裏,卻感覺冷冰冰,還有點陰森。
幾位朋友在背一直推,口中總是掛着句「試下啦」,非要我進去不可。初次走進冰場,欸,站得穩!扶好在旁的柱子,小心翼翼,終於踏出了第一步。感覺相信跟到月球漫步差不多。手裡抹一把汗,還不是太難吧。就是這樣,一步,兩步,三步…走了一個圈,兩個圈,三個圈…
「別扶了!」傳來一把可怕的聲音。三個「好同學」又來一次硬把我拉出來,二話不說,我雙手就被抓着,馬上向前衝去了。沒有心理準備,加上自己不足的平衡力,還有體重,和體育的水平,「五,四,三…」,不到五秒,第一次在冰場上倒下。一步登天哪行?還是靠邊走比較好,在其他初次玩溜冰的人「襯托」下,苦練數圈,終於都能離柱慢慢走路了。
是可以離開柱子,但看着場上,人來人往,壓迫感可真大,怎樣都不能到場中央去,位子還是留給專業的人吧。開始試一下真正的「溜」了,起初怎麼滑也不能起動,後來也只是不流暢地滑動。還是因為人多的原故,總是不能讓自己放心東溜西蕩。我說啊,假如這個場一個人都沒有,又沒有觀眾,我一定學得更快。
到這裡,時間到了。鬆了一口氣,回到休息間,換過鞋子。隨即便要拖着疼痛的雙腳,趕往電影院去。
溜冰,還真累!
原本是說去看電影的,時間有點趕,好不容易地準時抵達現場。不過,結果還是與想像中差不多─又早到了。其他人都到了,原來還沒計劃看哪一齣,說着,選了一場五點開場的。個半小時的空檔,就是因為幾張溜冰場的優惠券,被拉到了下層的一個入閘機前。
被迫進去,本想像其他坐在窗邊的人般擔當「家長」的角色,看着其他人罷了。果然,迫完一次又一次。吵鬧一番,還是去領了一對溜冰鞋換上。一拐一拐地從換鞋的地方走到那片冰天雪地上。
從前遊太古城中心,凡是經過溜冰場,都會坐在樓閣上看看─注意,是「看」─一片白茫茫,真的挺華麗;望在冰上轉來轉去的小人兒,動作也算漂亮。至今第一次穿上溜冰靴,真的踏上這裏,卻感覺冷冰冰,還有點陰森。
幾位朋友在背一直推,口中總是掛着句「試下啦」,非要我進去不可。初次走進冰場,欸,站得穩!扶好在旁的柱子,小心翼翼,終於踏出了第一步。感覺相信跟到月球漫步差不多。手裡抹一把汗,還不是太難吧。就是這樣,一步,兩步,三步…走了一個圈,兩個圈,三個圈…
「別扶了!」傳來一把可怕的聲音。三個「好同學」又來一次硬把我拉出來,二話不說,我雙手就被抓着,馬上向前衝去了。沒有心理準備,加上自己不足的平衡力,還有體重,和體育的水平,「五,四,三…」,不到五秒,第一次在冰場上倒下。一步登天哪行?還是靠邊走比較好,在其他初次玩溜冰的人「襯托」下,苦練數圈,終於都能離柱慢慢走路了。
是可以離開柱子,但看着場上,人來人往,壓迫感可真大,怎樣都不能到場中央去,位子還是留給專業的人吧。開始試一下真正的「溜」了,起初怎麼滑也不能起動,後來也只是不流暢地滑動。還是因為人多的原故,總是不能讓自己放心東溜西蕩。我說啊,假如這個場一個人都沒有,又沒有觀眾,我一定學得更快。
到這裡,時間到了。鬆了一口氣,回到休息間,換過鞋子。隨即便要拖着疼痛的雙腳,趕往電影院去。
溜冰,還真累!
2009年8月7日星期五
青馬腳下的草原
青馬大橋,相信大家不到機場根本不會踏足。在巴士,或是鐵路途中,看左,望右,盡是大海、小島,也許還有高樓。「青」是青衣島,而「馬」,卻是指大家沒甚麼機會看得見,靜靜地浮在橋底的,馬灣。
一個突然的電話在昨天響起。聽過才記起早前曾經答應了好友要出那兒。今天大清早,先到北角辦點事,就去了中環二號碼頭登上了前往珀麗灣的船。在此之前,可令我上氣不接下氣:下地鐵,走到遠遠的香港站,走錯出口,再走了相反的路,從九號碼頭一直跑,跑,跑。在船上認識了同行的幾位「朋友的朋友」,再在他們口中才知道「珀麗灣」只是樓盤名稱而已,根本算不上是地名,船要駛去的是馬灣,這個誤會對我可持續了好幾年呢。
到了,四處的環境挺清新。往那一幢幢樓宇看下去,不知是在那兒見過呢?假如未搞錯,誰是前幾年那齣無綫的《最美麗的第七天》用了來取景。今天算曬了,馬上就戴上了帽子,還在背囊裡無意發現一幅放了很久的太陽鏡。沿路漫步,兩旁是一排筆直的樹,除了陽光太厲害,也是很寫意的。再走,經過了一短隧道,再繞過馬灣公園,便是這次到馬灣的目的地─挪亞方舟。
拿了入場券,便進去了。先到的是方舟花園,也就是有很多一比一動物模型的地方。圍繞在方舟的周圍,說的是要保護頻危生物。貪心地說一句,相比起迪士尼那會動的,有點美中不足的。在動物模型前有個牌子,就寫着牠們的特性和資料。不知這裡如何續寫,就因為……沒甚麼好看,哈。
然後終於「有瓦遮頭」,進了有空調的地方。那好像是叫甚麼「生命教育館」似的。大概是那些勵志的活動和影片。要是當作玩,還是挺好玩的,畢竟這違反了它的意義。先別說幾個小的,這對我來說也不是起甚麼作用。再想,對現在的十五六歲,又行不行呢?看來還要多過十幾年吧。不過這樣,說回設施,我就不喜歡那些太影響自己的所謂「遊戲」。太影響自己,是說那些玩了就「進去不能完整無缺地回來」。不太喜歡對吧。
接下來是遊了最久的,內容也是最豐富的。是那個「展覽館A」。裏面呢,沿途都在講述跟挪亞有關的聖經故事。一講就是一小時。那裡有大約十五個展區,還有兩個3D影院。是,是豐富的,是華麗的。不過這樣,啊,容我講句,聖經故事不是我有興趣的。(我感覺)壓迫式地看了一小時,反而消化不了,越是看下去,就越為疑問。疑問差點比實據還要多呢,漸漸就想起了不久前在RS課聽過的一句「A Well Prepaered Lie」。宗教一門東西,太玄妙了,疑幻疑真。信了,要失去一點東西;不信,「他們說」我又會失去一點東西。個人尤其對一些不可回頭的決定多加注意,看來要我完全信服,不是易事囉。還要在宗教學校多待四年呢。還是先不說這個,回正題吧。-以上內容納粹有話直說-
最後,是充滿氣息的「大自然公園」。還是這句:沒甚麼特別。到香港公園去,除了多了幾條繁忙的道路,不見得有太多分別。
總的說,內容方面還是保持緘默好了。雖然說了那麼多句「沒甚麼特別」,但這地方還是有東西值得一讚的。一定要說的是工程,這好像是第一個一比一的方舟,當中的精神是不可多得的。還有的是它不像其他主題樂園,沒有在場內賣些25元的汽水、60元的小食。雖然內容不感興趣,但看得出是有份量,有素質的。嘻嘻,「有讚必有彈」,不愛的是它那個單向式設計,每個展館/公園只准進一次,還要看你持的票包不包那個展區。凡是已經過了的,都不可回頭再細心回味,稍遜一點了。只要推廣一些文化,該那麼市儈嗎?
各界朋友假如也想去走走,我覺得真心想研習挪亞的故事的人可以去好好學習,但不是的,就別抱那麼高期望了,轉到旁邊的馬灣公園遊覽一下,反而會被花草樹木、清新空氣、藍天白雲所吸引呢。
一個突然的電話在昨天響起。聽過才記起早前曾經答應了好友要出那兒。今天大清早,先到北角辦點事,就去了中環二號碼頭登上了前往珀麗灣的船。在此之前,可令我上氣不接下氣:下地鐵,走到遠遠的香港站,走錯出口,再走了相反的路,從九號碼頭一直跑,跑,跑。在船上認識了同行的幾位「朋友的朋友」,再在他們口中才知道「珀麗灣」只是樓盤名稱而已,根本算不上是地名,船要駛去的是馬灣,這個誤會對我可持續了好幾年呢。
到了,四處的環境挺清新。往那一幢幢樓宇看下去,不知是在那兒見過呢?假如未搞錯,誰是前幾年那齣無綫的《最美麗的第七天》用了來取景。今天算曬了,馬上就戴上了帽子,還在背囊裡無意發現一幅放了很久的太陽鏡。沿路漫步,兩旁是一排筆直的樹,除了陽光太厲害,也是很寫意的。再走,經過了一短隧道,再繞過馬灣公園,便是這次到馬灣的目的地─挪亞方舟。
拿了入場券,便進去了。先到的是方舟花園,也就是有很多一比一動物模型的地方。圍繞在方舟的周圍,說的是要保護頻危生物。貪心地說一句,相比起迪士尼那會動的,有點美中不足的。在動物模型前有個牌子,就寫着牠們的特性和資料。不知這裡如何續寫,就因為……沒甚麼好看,哈。
然後終於「有瓦遮頭」,進了有空調的地方。那好像是叫甚麼「生命教育館」似的。大概是那些勵志的活動和影片。要是當作玩,還是挺好玩的,畢竟這違反了它的意義。先別說幾個小的,這對我來說也不是起甚麼作用。再想,對現在的十五六歲,又行不行呢?看來還要多過十幾年吧。不過這樣,說回設施,我就不喜歡那些太影響自己的所謂「遊戲」。太影響自己,是說那些玩了就「進去不能完整無缺地回來」。不太喜歡對吧。
接下來是遊了最久的,內容也是最豐富的。是那個「展覽館A」。裏面呢,沿途都在講述跟挪亞有關的聖經故事。一講就是一小時。那裡有大約十五個展區,還有兩個3D影院。是,是豐富的,是華麗的。不過這樣,啊,容我講句,聖經故事不是我有興趣的。(我感覺)壓迫式地看了一小時,反而消化不了,越是看下去,就越為疑問。疑問差點比實據還要多呢,漸漸就想起了不久前在RS課聽過的一句「A Well Prepaered Lie」。宗教一門東西,太玄妙了,疑幻疑真。信了,要失去一點東西;不信,「他們說」我又會失去一點東西。個人尤其對一些不可回頭的決定多加注意,看來要我完全信服,不是易事囉。還要在宗教學校多待四年呢。還是先不說這個,回正題吧。-以上內容納粹有話直說-
最後,是充滿氣息的「大自然公園」。還是這句:沒甚麼特別。到香港公園去,除了多了幾條繁忙的道路,不見得有太多分別。
總的說,內容方面還是保持緘默好了。雖然說了那麼多句「沒甚麼特別」,但這地方還是有東西值得一讚的。一定要說的是工程,這好像是第一個一比一的方舟,當中的精神是不可多得的。還有的是它不像其他主題樂園,沒有在場內賣些25元的汽水、60元的小食。雖然內容不感興趣,但看得出是有份量,有素質的。嘻嘻,「有讚必有彈」,不愛的是它那個單向式設計,每個展館/公園只准進一次,還要看你持的票包不包那個展區。凡是已經過了的,都不可回頭再細心回味,稍遜一點了。只要推廣一些文化,該那麼市儈嗎?
各界朋友假如也想去走走,我覺得真心想研習挪亞的故事的人可以去好好學習,但不是的,就別抱那麼高期望了,轉到旁邊的馬灣公園遊覽一下,反而會被花草樹木、清新空氣、藍天白雲所吸引呢。
2009年7月26日星期日
無‧模
最近看電視,不經意看到了《星期日檔案》的廣告,這週的專題,是一直討論已久的「�模的寫真集是否應該在書展出現」。本不大願意寫這類敏感的東西,不過看過此廣告,還是把心一橫寫下了。
類似的討論、投訴,早在月前見識過了,起初想:有甚麼問題呢?賣相冊而已啊。當還是這樣想的時候,這些少女模特兒的曝光率越來越高。見到的,盡是雜誌封面上,貼滿泳裝少女,寫滿一些不堪入目的詞語。電視、網上、娛樂版更不用說。自己是男生,見這些東西,目光總是不知怎樣似的,尤其覺得困擾。對於這些,大部分都把注意力放了在「性感」二字。說不可讓小朋友太早接觸這些資料。不過又奈何,對,以大部分家長,甚至我,的尺度,都不能接受到露出那麼多的照片。但是社會又會變,從以前的女生,每天上學都掛着毛衣,變成了現在隨便背心短裙低胸熱褲;從以前守身如玉,到現在的投懷送抱。像樣嗎?好,人要跟着時代轉變,我跟你變。接受了這些,不反對你穿得少了,但問題還是有的,也正正是我覺得這群少女模特兒對大眾的最大問題。
對年輕人的影響,特別是女孩,這真的會令她們覺得這樣:「我不讀書,不要畢業,也不要臉,keep好身材,將來穿少點,出來照個相就有幾萬」。其實我覺得這個思想才是最不要得,最不好的。「一分耕耘,一分收穫」,從幼稚園唸到現在,從古到今,都是一句絕對無誤的句子。讓年青人學這些少女模特兒,不單是把這個正統的思想打破,還是使人的道德都敗壞了。家長們關心的,是少布泳裝污染了孩子的心靈;大眾關心的,是開辦書展的原本意義;而書展大會關心的,卻只是狂蜂浪蝶擾亂會場秩序。反正出寫真集是她們的出版自由,以上的對我來說已不是問題。根本上她們在社會、在娛樂圈上出現,就是一個問題。出書還是不出書,進不進書展,她們仍然是會被年輕一代接觸到。
但這些風氣早已在香港傳到四處皆是了,要遏止就是沒可能的。明早會到書展去逛逛,也不會太注意這群模特兒。假如要把這個思想糾正,恐怕連世界上最聰明的人都不可能吧。
類似的討論、投訴,早在月前見識過了,起初想:有甚麼問題呢?賣相冊而已啊。當還是這樣想的時候,這些少女模特兒的曝光率越來越高。見到的,盡是雜誌封面上,貼滿泳裝少女,寫滿一些不堪入目的詞語。電視、網上、娛樂版更不用說。自己是男生,見這些東西,目光總是不知怎樣似的,尤其覺得困擾。對於這些,大部分都把注意力放了在「性感」二字。說不可讓小朋友太早接觸這些資料。不過又奈何,對,以大部分家長,甚至我,的尺度,都不能接受到露出那麼多的照片。但是社會又會變,從以前的女生,每天上學都掛着毛衣,變成了現在隨便背心短裙低胸熱褲;從以前守身如玉,到現在的投懷送抱。像樣嗎?好,人要跟着時代轉變,我跟你變。接受了這些,不反對你穿得少了,但問題還是有的,也正正是我覺得這群少女模特兒對大眾的最大問題。
對年輕人的影響,特別是女孩,這真的會令她們覺得這樣:「我不讀書,不要畢業,也不要臉,keep好身材,將來穿少點,出來照個相就有幾萬」。其實我覺得這個思想才是最不要得,最不好的。「一分耕耘,一分收穫」,從幼稚園唸到現在,從古到今,都是一句絕對無誤的句子。讓年青人學這些少女模特兒,不單是把這個正統的思想打破,還是使人的道德都敗壞了。家長們關心的,是少布泳裝污染了孩子的心靈;大眾關心的,是開辦書展的原本意義;而書展大會關心的,卻只是狂蜂浪蝶擾亂會場秩序。反正出寫真集是她們的出版自由,以上的對我來說已不是問題。根本上她們在社會、在娛樂圈上出現,就是一個問題。出書還是不出書,進不進書展,她們仍然是會被年輕一代接觸到。
但這些風氣早已在香港傳到四處皆是了,要遏止就是沒可能的。明早會到書展去逛逛,也不會太注意這群模特兒。假如要把這個思想糾正,恐怕連世界上最聰明的人都不可能吧。
2009年7月22日星期三
病倒了
見到標題,已知道是甚麼事了吧。不過這樣,大家大可放心,一定不會是人類豬流感。哈。
事緣於上一個星期六,姨母生日,到了酒店去吃自助餐慶祝一番。這間是甚麼酒店自己也已經忘了。但是只知道,那裏的熟蠔和煎牡丹蝦最美味。美味吧,於是就不斷地往口裏送。吃了多少都數不清了,可想像是怎樣吧。
一直都相安無事,直到昨晚(星期二),大約是十二點,突然覺得渾身發熱。因為沒有喉嚨疼,起初還以為是較早前跟媽媽在「熱烈討論」某些事情,才會滿臉通紅和發熱。後來還是量了體溫,距離發燒的標準,就差這麼一點。又不知為何,開始打嗝來。啊,想起了是星期六的那些又飽,又滯的東西。好像是,算來已有兩三天沒有上洗手間大解了。原因大約是如此了。
在廁所內外幹過甚麼事,也不好意思說了。總然之就是甚麼了。結局不大驚喜,就是…好過來了。身子好回來,相隔一天,又要東西奔波,繼續暑假的忙碌生活。
事緣於上一個星期六,姨母生日,到了酒店去吃自助餐慶祝一番。這間是甚麼酒店自己也已經忘了。但是只知道,那裏的熟蠔和煎牡丹蝦最美味。美味吧,於是就不斷地往口裏送。吃了多少都數不清了,可想像是怎樣吧。
一直都相安無事,直到昨晚(星期二),大約是十二點,突然覺得渾身發熱。因為沒有喉嚨疼,起初還以為是較早前跟媽媽在「熱烈討論」某些事情,才會滿臉通紅和發熱。後來還是量了體溫,距離發燒的標準,就差這麼一點。又不知為何,開始打嗝來。啊,想起了是星期六的那些又飽,又滯的東西。好像是,算來已有兩三天沒有上洗手間大解了。原因大約是如此了。
在廁所內外幹過甚麼事,也不好意思說了。總然之就是甚麼了。結局不大驚喜,就是…好過來了。身子好回來,相隔一天,又要東西奔波,繼續暑假的忙碌生活。
2009年7月17日星期五
學生的「假期」
放假已開始大約半個月,眨眼間已到七月中旬。時間可過得真快,但在這說長不長,說短不短的兩星期,又做過些甚麼呢?
今天呢,啊,很累。首先,昨晚大約三點才睡,今早八點半便要起來,為的是要先回到學校為編輯校刊的事勞碌一番。午飯都沒有吃(其實是自己不願出去),一直做至下午三點,要到北角去上畫畫課。全因學校新增的無聊政策,暑假要上學就要穿校服,畫畫是一項「色彩較多」的活動,為免再因此弄污校服,又浪費十多分鐘在洗手間裏換來換去。在車子上,當然,是睡着的,竟又睡過了頭到了鰂魚涌,只好費時乘一個站的地鐵。一邊素描,突然就想起七點還有網球課。慘了,看一下手錶,已是五點五十分。夠不夠時間到小西灣呢?無論如何,沒吃早餐,又沒吃午飯;打球要精力嘛,不得不在附近一間七‧十一買一個「香蒜撈麵」,再用三分鐘把它完成。算上候車的時間,已無法準時在六點半前回到小西灣的家。但我還是盡了最大的努力,趕得及在六點三十八分踏進家門。馬上換衣服,就跟弟弟出去柴灣公園了。最後還是遲了五分鐘。打完球,筋疲力盡,加上一整天的趕時間,有甚麼辦法不累?
放假也累個這個樣子,究竟是甚麼原因?其實,只怪暑假令人太空閒。一到暑假,家長們就會努力地替孩子四處找地方補習、上「興趣」班,要不就是把他們帶到辦公室做暑期工,或是擅自報名參加甚麼義工計劃、夏令營,總之就是要找點事兒做。幸好,父母都不是這種人,畫畫等的興趣班都是自己為「興趣」而上的。我的例子並不算太差,假如爸媽是這樣了做,情況可想像到吧。除此外,編校刊,大概也是「空閒」二字惹來的。雖然老師要求我做事,我大多會答應。不過這樣,一到暑假,沒空、做功課、趕專題報告等等的推搪原因都無法大派用場。問你怎樣抵抗?
假期,該不是這樣的吧。這兩個星期的暑假(和停課),回想起來,都是如此流水式地過。要不是睡至「日上五竿」,就是天沒亮要起床,再緊接一連串的活動和工作。這可完全與我理想中的假期相反。我自己「夢想」的假期,是可以隨時出門,東走走,西看看。今天去赤柱照相,明天就到大埔登山,後天再往旺角購物。啊…還要是「獨自」,我比較喜歡這樣。但阻我的,往往就是睡得太晚,不夠時間和太疲倦,還有不能獨留家裡的弟弟,和自己沒有家裡的大門鑰匙。
呼,這些看來都不可能在心得暑假中實現嘍。為甚麼一個現代學生的假期,要比沒放假更忙?為甚麼身處這個時代,就不可在童年裡擁有一個難忘的假期,只是一個,可以嗎?
今天呢,啊,很累。首先,昨晚大約三點才睡,今早八點半便要起來,為的是要先回到學校為編輯校刊的事勞碌一番。午飯都沒有吃(其實是自己不願出去),一直做至下午三點,要到北角去上畫畫課。全因學校新增的無聊政策,暑假要上學就要穿校服,畫畫是一項「色彩較多」的活動,為免再因此弄污校服,又浪費十多分鐘在洗手間裏換來換去。在車子上,當然,是睡着的,竟又睡過了頭到了鰂魚涌,只好費時乘一個站的地鐵。一邊素描,突然就想起七點還有網球課。慘了,看一下手錶,已是五點五十分。夠不夠時間到小西灣呢?無論如何,沒吃早餐,又沒吃午飯;打球要精力嘛,不得不在附近一間七‧十一買一個「香蒜撈麵」,再用三分鐘把它完成。算上候車的時間,已無法準時在六點半前回到小西灣的家。但我還是盡了最大的努力,趕得及在六點三十八分踏進家門。馬上換衣服,就跟弟弟出去柴灣公園了。最後還是遲了五分鐘。打完球,筋疲力盡,加上一整天的趕時間,有甚麼辦法不累?
放假也累個這個樣子,究竟是甚麼原因?其實,只怪暑假令人太空閒。一到暑假,家長們就會努力地替孩子四處找地方補習、上「興趣」班,要不就是把他們帶到辦公室做暑期工,或是擅自報名參加甚麼義工計劃、夏令營,總之就是要找點事兒做。幸好,父母都不是這種人,畫畫等的興趣班都是自己為「興趣」而上的。我的例子並不算太差,假如爸媽是這樣了做,情況可想像到吧。除此外,編校刊,大概也是「空閒」二字惹來的。雖然老師要求我做事,我大多會答應。不過這樣,一到暑假,沒空、做功課、趕專題報告等等的推搪原因都無法大派用場。問你怎樣抵抗?
假期,該不是這樣的吧。這兩個星期的暑假(和停課),回想起來,都是如此流水式地過。要不是睡至「日上五竿」,就是天沒亮要起床,再緊接一連串的活動和工作。這可完全與我理想中的假期相反。我自己「夢想」的假期,是可以隨時出門,東走走,西看看。今天去赤柱照相,明天就到大埔登山,後天再往旺角購物。啊…還要是「獨自」,我比較喜歡這樣。但阻我的,往往就是睡得太晚,不夠時間和太疲倦,還有不能獨留家裡的弟弟,和自己沒有家裡的大門鑰匙。
呼,這些看來都不可能在心得暑假中實現嘍。為甚麼一個現代學生的假期,要比沒放假更忙?為甚麼身處這個時代,就不可在童年裡擁有一個難忘的假期,只是一個,可以嗎?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