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4月29日星期三

繁?简?

作為一個香港人,該是對繁體字充滿認知;但作為一個中國人,我們有沒有學習過簡體字呢?

我今年的中文老師,她是從內地來的,大概是十歲便到港。她曾說過,到了香港後要習慣粵語和繁體字非常困難。最近,她一改從前作風,竟然在黑板上寫滿簡體中文。可難倒本港土生土長的同學們。大伙兒當然又大吵大鬧了,這個字是甚麼,那個又是甚麼…

這位老師平時還不錯。到了這時候,要對付成千上萬句問題,實在煩囂。看來她也已經被我們的常識程度氣昏了,不耐煩地在簡體字上括着繁體對譯。這一舉必然被我們班冠上「串」一形容詞,事實也的確如是。

最近再度翻查有關簡體中文的資料。原來簡化字早在五十年代已經開始研究,名義上說要使中文字能夠更方便書寫和容易辨認,但還不是一個「懶」字嗎?不知為甚麼,計劃已失敗多次,但簡化中文的計劃,還一直在研究,最後更得以成功,遍佈全國。

幸好,港澳當時正在被外國統治,沒受改革影響;台灣也因政治問題,堅持不肯改制,傳統中文字才能得以保存。可是在香港和澳門,這被稱為「繁體」,相比「簡體」二字,身份地位還是平起平坐,甚至有點嫌繁體筆劃繁多的意思。而台灣,相信是因為鬥氣,才自為「正體」,眨低大陸的文化。

雖然如此,不過我們住在香港的,始終還是中國人。對中國各種的認知是必須的。老師埋怨的,不過不失,尚有幾分合情理。只是在學習簡體時,就不得忘了本,把原本該學的扔走。對它有了基本的概念,懂得看大部分,便可。

但是,真正要正視的,還是源遠流長,原始、傳統的「繁體中文」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

留下意見...